弥渡县 [切换站点]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迪庆藏族自治州
北 京
天 津
河 北
山 西
辽 宁
吉 林
黑龙江
上 海
江 苏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东
河 南
湖 北
湖 南
广 东
广 西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西 藏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新 疆
台 湾
头条资讯  >  美图大片  >  【十城二十村】万山守乡愁,溪烟见新生——楚雄黑井
【十城二十村】万山守乡愁,溪烟见新生——楚雄黑井
2022年10月31日 19:27   浏览:71   来源:楚雄人民网CXPeople.WANG


开栏的话
石墙、青瓦、廊桥、人家……云南历史文化遗产荟萃、地理环境气候多元、民族文化丰富多样,云南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沟壑纵深的河流谷地,到雄奇壮阔的雪域高原。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静静地躺在岁月里,诉说着云岭大地的历史、民族、文化的变迁。

回望40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10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为加强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云南省先后出台了《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十四五”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2部门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编撰《云南传统村落丛书》,通过构建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纵向保护工作机构、加强顶层政策设计、建立保护管理机制、制定保护技术规范、树立保护传承案例等工作手段,逐步构建了保护内涵丰富、对象分类科学、管控措施有力、工作成效明显、云南特点突出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道路。

曲径高山险,山峦欲接天

万山相与峙,一水送溪烟


这里是我国明清时期

云南贡盐主产区

素有“明清社会活化石”之称


龙川江从南到北贯穿黑井全境,切割较深,形成千峰耸峙,一水中流的地形特征

这里是禄丰黑井

历史中大理国九大盐井之一

云南重要的经济文化宝藏


黑井街道传统风貌保存完好

黑井镇2005年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黑井村、板桥村于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黑井村与周边山水相互依存

看见黑井:乡愁印象

关键词:风貌 历史 保护

抵达黑井之前,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们对它的印象仅停留在“一个产盐的古镇”概念之中。在历史记载中获知,东汉初期开始有产盐记录,唐代黑井属姚州都督府,有“盐泉”之称。元代设立盐课提举司,明清时期盐业繁盛,是我国西南历史上著名的“盐都”,滇中商贸集散中心,以及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集镇。

两山夹一川”的地理环境使黑井呈东西窄,南北长的带状分布格局

群山环绕的山路间,攀升的气温告诉我们,海拔正逐渐向河谷降低,不知翻过了几座山峰,火车的鸣笛声与龙川江水的潺潺声,几乎同时挤攮到了耳边。

黑井紧靠重要的铁路要道,成昆铁路与龙川江交汇穿境而过,在镇域内设有黑井站、龙骨甸站和阿南庄三个中途站。村庄坐落于山川峡谷之间,建筑依山沿河顺势而建,错落有致。成昆铁路、村镇公路由南向北穿村而过。

村落房屋依山就势而建

从南到北18公里便是黑井全镇,沿着龙川江畔,站立着大大小小的各色传统建筑,风貌如旧。踏入黑井,从五马桥到文笔塔,再到武家大院,土红色几乎包裹着所有建筑,这里有着岁月的痕迹,却无时光的萧瑟。

以红砂石为主的外立面装饰展现了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

“黑井镇主要由黑井村和板桥村两个中国传统村落构成,所以我们在做保护和规划时候都以连片保护为主,旨在保留好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的统一风貌。”黑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许兴国向记者介绍到。

街道以条石铺就,两侧店铺形态统一,高度随地势略有差别,整齐的挑檐使沿街商铺立面的阴影效果极富韵略感和流动感

街巷里飞线入地,电表、水表裹上木制外衣,路灯还有着“油灯”样……街道上似乎没有“现代痕迹”,乍看上去时间好像还停留在昨日。如今展现出的协调风貌,是当地政府和群众们对家乡保护发展的观念意识的体现。“我们每天顺着江边来回都要走好几万步,大家做的大小事情都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黑井镇村规中心主任李明雄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黑井之所以能将传统风貌保护至今,也离不开政策法规的保障和政府积极的正向引导。

巷道,是黑井古镇空间格局的重要构成部分,村内传统街道一街,通过五马桥和二、三、四街连接起来,其间穿插着多条巷道

穿上木质外衣的各类设施,既保护了设施本身,更传承了传统风貌

近年来,黑井镇根据当地发展实际情况,按照“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建立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发展原则,进一步加大黑井历史街区及文保建筑的保护力度。相继编制完成了《黑井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禄丰市黑井镇板桥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黑井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按照相关法律程序进行审查,目前黑井村保护规划已评审通过。同时,黑井还完成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黑井文笔塔又称玉碧山文笔塔,建于清末保留至今

保存较为完好的风貌格局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功绩

五马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黑井的发展

如果说政策法规是传统村落保护的有力保障,那当地群众的意识观念则是黑井存续至今的“淳朴”本质。“好多地方的村子里,富起来了就盖新房,但我们本地大部分老乡现在都是修好老宅子。”说出这话的是从小在黑井长大的李明华,“你们现在看到什么样子,曾经就是什么样。”一扇窗,一面牌坊,一角飞檐……历史记忆在村镇里每个细节上得以留存至今,在很多和李明华一样的当地人心中,保护好村子似乎是一种家风延续,也是对乡愁的守护。

大街小巷的每个细节都透露着传承和守护

沿着干净整洁的小巷径直走去,写着“黑井古镇”“千年盐都”的灯笼向来往的人们招着手,风化的窗户补上了新漆,木匠师傅雕好了“蝙蝠纹”……如今的黑井,一步一景皆是当地各级部门坚持以传统村落保护为理念的体现,一水一木都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具体抓手。黑井干群齐心,立足村情实际,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更彰显文化特色,记住乡愁,也寻觅着新生。

屋顶上朝阳正在升起

木匠师傅新雕好“蝙蝠纹”正待“上岗”

听见黑井:故土新生

关键词:传承 发展 智慧

在探访黑井的过程中

除了能看到

还能听到


盐文化博物馆前的“大黑牛”正是“黑井”的得名之源

“我们本地人阿召在山里面放牛,结果牛丢了,后来找到牛时发现这头黑牛在舔地,因此发现了这口盐井,得名‘黑牛盐井’后来就叫了黑井。”在盐井旁李明华向记者介绍起来了“黑井”的由来,而这一得名也记录在了《黑盐井志》中被地方史志收录,自此“黑井”这一人声鼎沸的地理名词进入了历史。

曾经“每日一百五十桶”的盐井如今已不再工作

黑井的历史以“盐”一线贯穿,而当地人们智慧也从中尽显。从黑井村石龙后山坡出土的青铜工具可知,早在2500年前的东汉初期,居住在此地的彝族先民就已经开始用青铜工具凿井煮盐,时至明清,黑井盐业到达鼎盛,据不完全统计,仅此一地的盐税便可占到云南盐税六成以上。

建于光绪二十七年的节孝总坊

而黑井的别名——烟溪,其得名更能说明当时的繁华与热闹。据传,彼时的黑井盐灶不歇,依水而建的村镇上长期漂浮着煮盐产生的气体,这些烟雾降落到田间路边的沟里,久久不散,便形成了一条烟雾溪,因此得名烟溪。盐马驼铃声,商贩叫卖声,戏台锣鼓声……每当起雾时,似乎还能听到这些曾经的回响。

武家大院属典型的明清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武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呈“王字型,纵一横三”,布局独特,由四个天井组成

昔日的盐商马队已经变为了如今的农村客运车

村中新建的公共厕所风貌与村落风貌协调一致

在数千年的历史之中,黑井与如今并无二致,时间似乎凝固在了这里,依旧人声鼎沸,但多了“新”意。在街巷里,理发店、彝绣店、小饭馆、杂货铺生意兴隆,“前两天还有电视台来拍我们的特色美食盐焖鸡,这道菜也是本地人和游客都非常喜欢呢。”跟随着李明雄的脚步,我们听到的除了亲切的招呼声,还有云上乡愁书院门前当地人和游客们的翻书声。

曾经的黑井新华书店

云上乡愁书院作为活化利用的典型,书院装修设计围绕“记住乡愁”主题,融合了当地盐都文化和彝族传统文化,以传统格局、老物件陈列再现本土农耕文明,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反映家风家训,倡导传承优良家风。一位带着孩子在这里购书的家长告诉记者:“这里看着是老房子,但里面很‘潮’,很网红。”

焕然一新的云上乡愁书院

焕然一新的云上乡愁书院

目之所及的大龙祠古建筑群、武家大院、文庙、节孝总坊等文保建筑背后,我们听到了更“潮”的“智慧赋能”。“我们规划实施了古镇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小镇项目,投资1700万元在古镇新建智慧消防、智慧灯杆、无人驿站、Vlog短视频自动生成、智慧大屏等设施,对古镇智慧化进一步优化提升。”镇长许兴国告诉记者,黑井是全省“智慧化”建设较早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

古戏台

“我们把黑井的文化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条件,借力‘智慧化’发展,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黑井美丽乡村、魅力山村。”许兴国还表示,当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黑井的发展,认真实施“文化立镇”和“旅游兴镇”战略,以“组织、特色、产业、生态、干净、智慧、项目、消防”八个聚焦为着力点,做好黑井的保护和活化利用。

一条简洁干净的小巷里就包含了安防、消防、智能路灯等多种智慧设施

在黑井,在干部群众们的眼中,我们感受到了这里数千年来持续繁荣的本质:文化传承保护是为了更好发展经济社会。这是黑井地域空间里的传统家风,也是文化精神中的发展理念。

一水烟溪故土依旧

但“新”意正悄然发生


来源:云南发布

头条号
楚雄人民网CXPeople.WANG
介绍
楚雄人民网:衣食住行游,楚雄人民网,服务楚雄人民!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