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善县 [切换站点]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迪庆藏族自治州
北 京
天 津
河 北
山 西
辽 宁
吉 林
黑龙江
上 海
江 苏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东
河 南
湖 北
湖 南
广 东
广 西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西 藏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新 疆
台 湾
头条资讯  >  彝州要闻  >  厉害了!楚雄消防员所写文章入选大学教材
厉害了!楚雄消防员所写文章入选大学教材
2022年09月25日 14:23   浏览:18   来源:楚雄人民网CXPeople.WANG

印象中

消防员小哥哥个个英勇无畏

遇事总冲在最前面

为人民群众保驾护航

楚雄这位消防员小哥哥

不仅有大家熟知的这一面

更有特别的另一面——酷爱文学与写作

1.jpg

1981年生于云南腾冲的黄志鹏,现在是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楚雄支队的指战员,笔名黄虫子。多年来,黄志鹏埋头书海,勤学不辍,笔耕不止,每天总要写上几百几千字才肯罢休。他用笔为人民服务,为队伍鼓呼,写下《中国消防员二十一条作战条令》《君子立于危墙之下》 等文,受到战友们的欢迎和外界的好评。

近日

黄志鹏(笔名“黄虫子”)创作的

《人生天地间 当识范仲淹》一文

入选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普通高等教育公共课系列教材

——《大学语文》

2.jpg

能入选《大学语文》教材的几乎都是出自大家手笔的经典文章,能与这些名家的文章一同被选入教材,并不简单。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大学语文》,按照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组织全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典籍提升汉语水平、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尤为重视通过思想价值的引领,来培植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健全人格。

选文尽量选用中小学教材未收录的名家名篇,不拘一格地选择著名作家、学者、在专业领域有突出贡献或者年轻有为的作者的作品,兼顾书面文学与口头文学,收录了一些民歌、流行歌曲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也不乏一些近年来在社交媒体广受欢迎的流行之作。通过解题等阐明传承与互文关系,让学生直观感受经典的魅力在于一代又一代人通过先期的热情去不断阅读与重新阐释。对于一些人生故事较为精彩的作家,阐释这些作家为国为民的贡献或人格之光,起到精神引领的作用。

3.png

文章描述了
北宋名臣范仲淹光明灿烂的一生
鼓励年轻的学子效法先贤
怀着赤子之心
去实践、去奋斗
造福国家,回报人民
全文如下


人生天地间 当识范仲淹




作者:黄虫子


学者卡尔·郝伯(CarlHaub) 推论,5万年来,地球上生存过1081亿人。人们通过言行,筛选朋友、寻找同道、求取共鸣。无论全球同时存在几千人亦或几亿人,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一直处于孤独状态。

博弈啊、权衡啊、折中啊,大行其道,搞出一门门显学。趋利避害的熙熙攘攘,持节而行的数目寥寥,蠢货倒成了稀缺资源。

英雄人物是沙碛(里的珠玉,他们的浩然正气,源于日月星辰天汉之上;他们的光辉一生,扛着责任走正道做实事。他们数量很少,凤毛麟角,但正是这些少数派,让人成为人,而不是继续沉沦于畜生道。

我们把时间往历史深处拨转一千年,去看看,一个至今光芒万丈的名字。

河北省正定县曲阳桥镇高平村一户人家,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两岁的孩子改嫁山东。孩子年纪稍长,在寺庙寄宿读书。生活极其艰苦,每天煮一碗稠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着腌菜、醋汁就食。这样的日子,过了整整三年。

二十三岁,他到河南商丘睢suī )阳一所免费的公立学校读书。南都留守的儿子与他同窗求学,向父亲讲述了他的情况。这位长者心疼他常年吃粥,送来一些美食。他一口不尝,任佳肴发霉。同学怪罪起来,他行礼致谢说,我已安于划粥割齑(jī)的生活,担心一享受美餐,日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从春至夏,经秋历冬,不避寒暑,连岁苦读,夜半和衣而眠。数年后,这个贫寒的学子,习得一身本领,养成一腔正气。谈吐行止,庄重沉稳,俨然大家风范,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一天,国家最高首长巡视地方,浩浩荡荡的车队经过商丘,举城轰动,人们争先恐后聚拢观看。唯独他闭门不出,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急切地说道:“快去看,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千万不要错过!” 学生说:“将来再见也不晚。”继续读书。

第二年,他布衣草鞋,长途跋涉来到京城,面对一张试卷,洋洋洒洒,挥毫而就。成绩公示,榜上有名,跻身官宦队伍上午还属一介草民,下午就登堂入室,与掌控天下的人同席欢宴。从此,开启了四十年的仕宦生涯。

这位了不起的学子,名叫范仲淹。北宋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华夏浩瀚天空中最为闪亮的恒星之一。他身居庙堂之高,宰执天下;他戍守西北边塞,统兵作战;他寄情江湖之远,造福苍生。文治武功显赫如日月,出将为相臻( zhēn)至人生之极致。

或许你不知道范公治理天下的业绩,不了解他统御边军征伐西贼的功勋,但你或许听过这两句话: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当年,贫寒无依的学子,一天吃一碗凉粥,为什么不坠青云之志?因为,有底气在,学得满腹诗书,一定会受到朝廷的器重。当年,寒窗苦读的书生,面对皇家的仪仗,为什么心如止水?因为,有正气在,以我之才,一定蟾(chán)宫折桂光彩照人。

“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这一句话,仅仅因为他显赫的职级身份吗?不。还来自他穿越千古而不朽的精神、良心和风骨。

天禧五年(1021年),范公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负责监督淮盐贮运及转销。


西溪濒临黄海,旧堤年久失修,多处溃决,海潮倒灌,卤水充斥,淹没良田,毁坏盐灶,人民极其困苦。他向上司张纶报告,痛陈海堤利害,建议沿海筑堤。


这个提议坚持三年,终于打动张纶,奏明朝廷,仁宗调范公为兴化县令,全面负责修堰工程。


两年后,母亲病逝,范公辞官守丧,工程由张纶主持完成。一个油水丰厚的盐政官,放弃人人羡慕的肥缺,出任一名责任重大的县令,修筑河堤,改善地方,让我们想到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斗沙,改造盐碱地的壮举。如今,北起江苏阜(fu)宁,南到吕四,全长300公里的范公堤,犹在。

天圣五年(1027年),范公受南京留守晏殊的邀请,到府学任职。古往今来,有些搞教育的,脱离实际、罔顾苦难;脚不粘泥、眼高手低;照本宣科、人云亦云,讲一堆大道理,熬一锅饲料鸡汤,灌一脑袋浆糊。除了知识,范公更重视培育年轻人的精神气节,改善人心,振作风气。


他主持教务期间,每当谈论天下大事,辄奋不顾身、慷慨陈词,书院学风焕然一新。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节操,即由范公开始。

天圣七年(1029年)冬至,十九岁的仁宗皇帝准备率文武百官为章献太后祝寿。


范公认为混淆了家礼与国礼,提出反对意见——如果要尽孝,于内宫行家人礼节即可,若与百官朝拜太后,有损皇上的威严。文件流转到内廷,没有获得答复。范公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公文直接递交太后,请求还政仁宗。


奏书入宫,再次石沉大海。当时,太后当家,挑衅她,无异于自寻绝路。


晏殊得知此事,大惊失色,这个人,我向朝廷推荐的啊。晏殊严厉地批评他:“过于轻率,不仅有碍自己的仕途,还会连累举荐之人。”范公据理力争,回复一封长信《上资政晏侍郎书》,详述自己坚定的立场。


他说:“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言辞铮铮,千载之后,依然掷地有声。

政争之下,范公被迫离开京城,出任河中府通判。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去世,仁宗亲政,召范公还京。


此时,群臣猜度皇帝的心思,立即见风使舵,议论太后垂帘听政的过错。范公却力排众议,表态说,太后虽秉政多年,但亦有养护天子的功劳,建议朝廷掩饰她的过失,成全其美德。仁宗采纳了,命令,内外不得擅自议论太后之事。

对方权势熏天时,守道直言;身死力竭后,仗义维护。当年太后秉政,皇权衰弱,范公反对混淆礼仪,请求归政天子,是忠。此时太后仙逝,慈德犹存,范公提倡遵奉人伦,倡导秉持孝道,是义。若无忠义做一个人的脊梁,则人不足立;若无忠义做一个时代的内核,则时代不足取。

明道二年(1033年),郭皇后误伤仁宗,宰相吕夷简与皇后有仇,借机勾连一些大臣,劝告皇帝废后。范公当即进言,维护国母的尊严。经过多次谏争,惹怒吕相,外放地方。其后的四年,范公不停上书,不停战斗,斥责吕夷简狡诈,因言辞激烈,受到一贬再贬的处罚。曾写下“勇者处处是家乡”慷慨名句的梅尧臣也感到恐惧,专门创作了一篇文章,劝他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范公作《灵乌赋》,斩钉截铁表明鲜明的态度——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历史的天空之上,闪耀着璀璨的明星,照耀着我们的前路,提醒我们,人间正道是沧桑,绝不能受奴役而认命、被践踏而隐忍、遭掠夺而顺从。

范公忧国忧民,不图个人荣华富贵,从二十七岁进士及第到五十五岁主持新政,在漫长的官宦生涯中,每遇国家大事,他总是慷慨直言,九年间被贬三次。


每逢贬谪(zhé),时人称“光”,认为极其荣耀。第一次称“极光”,第二次称“愈光”,第三次称“尤光”。渐渐地,连司马光都不如他“光”了。

范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任职地方期间,多次上疏议政。他反对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认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他反对中央直接降敕授官,认为这并非太平治世的良策。


他反对罢免职田,认为官吏一旦衣食不足,清廉将变成污浊。有一年天下大旱,蝗灾蔓延。范公将灾民充饥的野草带回朝廷,奏请天子派人视察灾情,仁宗不予理会。范公直接质问:“如果宫中停食半日,陛下该当如何?”仁宗幡然醒悟,于是积极应对灾变。

你以为范公仅仅是一个在书斋里奋笔疾书的书生吗?不,他还是一位将首!
西夏的产业越做越大,屡次挑战宋朝的威严,侵占大宋的土地。


宝元元年至庆历三年(1038年-1043年),范公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出任枢密副使,经略西北边防。他改革军事制度、调整战略部署、选拔狄青等军事人才,构筑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防御体系。


西北战线固若金汤,西夏不敢进犯,李元昊向宋称臣。西北边陲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羌人称他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时人论及朝野人物,认为他胸有十万甲兵!

庆历三年(1043年),范公出任参知政事(宰相),发起旨在富国、强兵、利民的新政。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公扶疾上任,途中逝世,年六十四。朝廷追赠他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此为文臣的至高荣誉,曾国藩亦称文正。

沧海横流、星移斗转,转眼到了大明洪武年间,一名御史因言获罪,下狱论死。


按照律令,刑部将卷宗呈报朱元璋审定。出身苦寒的朱元璋,憎恨一切贪赃枉法的墨吏,厌恶一切盗窃偷食的硕鼠,大明朝开国之初,行政严苛、执法森严,贪污六十两银子的一律格杀。


同时,剥掉罪官的皮,塞上稻草,立在公堂上警示后任。太祖皇帝办了几起大案,动辄杀人数万。驸马走私茶叶,照杀不误。这样一个严峻锋利的人,没有谁指望他法外施恩。

想不到,朱元璋看了御史的姓名和籍贯,范文从、苏州人氏。


心中一动,急忙令人把犯官带到面前,激动地问道:“你是范文正的后人吗?”范文从道:“罪臣是范仲淹十二世孙。”


朱元璋仔细端详眼前之人,越来越温和欢喜。他命人取来五匹锦帛,御笔亲书十四个大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恭恭敬敬赠予范文从,说道:“免你五次死罪。”这位布衣天子,以九五之尊,向前朝的一位臣子致敬。这是朱元璋悲苦冷峻的一生中,屈指可数的温柔的一刻。

此时,范仲淹去世已经三百余年了。

蒙元至正三年(1343年),朱元璋十五岁,家乡爆发蝗灾和瘟疫,官吏非但不赈灾济困,反而变本加厉,横征暴敛。百姓走投无路,蝼蚁一般饿毙当道,病死沟堑,其中,就有朱元璋的父亲、母亲和大哥。如果,当时濠州钟离的主事官员,是那个站在汹涌危险的海水中,带领百姓修堤筑坝的范公;是那个带着野草进京请求赈济的范公,草民朱五四、陈氏、朱兴隆可能就不会在短短半个月内死去。

那时,孤苦无依的少年朱元璋,跪在亲人和无数百姓的尸身面前,仰天悲鸣。或许,他盼望过老天开眼,让范仲淹像金甲战神一样,从天而降,张开臂膀,保护天下苍生吧。

每一位父亲,都希望竭尽所能,留给子孙官爵和财帛,护佑他们福寿安康。但是,即使那些获得王侯尊位、丹书铁卷、世袭罔替爵位的功臣名将,能够庇护的,亦不过数代之内,在这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浪潮的冲刷,多少人国除爵削、身死名灭,化作一场泡影。同样是宋,秦桧之后,后人因一个秦字羞愧不已;仲淹之后,后人因一个范字荣耀非常。三百年后,还能凭借一生清白,让后人起死回生的,除了孔夫子,就是范文正吧。

朱元璋赦免范文从一事,出自清人赵吉士的笔记《寄园寄所寄》,真伪无从考证。但人们坚定地相信这是真实的,而不做深入严谨地考据。作者、编者、传者、读者、听者,都想把个暖心的故事讲下去。

范公一生,清澈直接,光明灿烂,炽烈若赫赫旭日。对百姓,他温和慈爱,好似三月春风;持正道,他金刚怒目,不愧重剑快刀。两宋以降,华夏遭受汹涌的地火,几乎灭族灭种,斯文扫地。我们这个民族,浴血而不死,百折而重生,不正是因为天地眷顾,赠与我们范公这样的人物吗?我们现在是人,不是禽兽,靠的什么?靠的是,范公这样,有伟岸风骨,又有专业水准,还有霹雳手段的人,守住底线,破除局限,一天天改善,一代代提升。

文正已去,不可追寻。文正虽去,正在追寻。范文正公,请接受我们热烈真诚的敬意。范文正公,请让您的精神,继续鼓舞和培养千千万万读书人,怀着赤子之心,去实践、去奋斗,造福我们的国家,回报我们的人民。

多年前,范文正公发出千古一问,微斯人,吾谁与归?今天,我用笔写下这篇文字,我们用行动写下无数的文字,庄重地回答——

大道无涯,吾道不孤。

通过《大学语文》这本教材

黄志鹏的文章将被万千大学生阅读

引领他们走近我们伟大的先辈

从圣贤人物的言行中汲取精神力量

这样的消防员,酷不酷?



转自丨楚雄发布

来源丨综合云南消防、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青年报

编辑丨杨芬

审核丨陈涛 李彦锟 周康 

头条号
楚雄人民网CXPeople.WANG
介绍
楚雄人民网:衣食住行游,楚雄人民网,服务楚雄人民!
推荐头条